文化的經幡和功利的鐮刀
白描的紀實作品《秘境——中國玉器市場見聞錄》,對玉石文化研究者和廣大玉石愛好者來說,是一本既具有文化縱深度,又有玉器市場調研縱深度的書。
這部書是作者在玉石行業摸爬滾打30余年的經驗總結。白描不僅擔任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玉雕專業委員會會長,還是玉器行業內這些年一些重大事件的參與者和主持者。30多年來,白描腳步西至新疆和田,東至上海蘇州揚州等玉雕重鎮,北達內蒙古紅山文化發祥地赤峰,南到翡翠之鄉騰沖、瑞麗等地,足跡遍及玉石、翡翠之路。沒有這種經歷,就不會有《秘境》這本書。從漫長的石器時代開始,人類不同的文化體,就發展出了基于石頭的不同文化。玉石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比較獨特。早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就形成了以玉石為核心的信仰與權力體系。從新石器時代到殷商時期,新疆和田玉就源源不斷進入華夏文化圈,支撐著此時期華夏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和田玉穿過戈壁、河西走廊到達黃河中下游地區,形成了遠古以玉石為主要資源的貿易通道。在這一漫長時期,玉器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通神,因此也被稱作神器。因此,為了控制玉石資源,曾經在商代引發戰爭。殷墟婦好墓中的大量玉器或與婦好這位女將軍討伐鬼方有關。殷周之際,玉文化從神器向禮器演變,同時,玉的溫潤、細膩和透光性,成了一個人擺脫肉身的沉濁而散發出德性光輝的象征。在我看來,這是人對自身作為人的一種文化自覺??鬃又v的“君子比德于玉”,《詩經》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就是對此的詠唱?;诖?,象征君子修養和身份的佩玉系統也發展起來了,隨之形成了“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禮規,佩玉也就成了那個時代德性、身份、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數年前,陜西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就出土了大量佩玉,其種類之繁多,制作之精美,色彩之鮮艷,讓今人嘆為觀止。梁帶村出土的大量玉器中,有些就已經是那時的古玉了。這說明,芮國的貴族不僅對玉有迷狂般的喜好,而且收藏古玉。
圍繞著治玉、賞玉的豐富經驗,不僅形成了漢語豐富的以玉為核心的詞匯和成語,圍繞著玉文化,更形成了一種人的自覺的意識。最早成套總結這種人的德性自覺的是管子。管仲歸納出玉喻人的九個品德??鬃痈怯糜駚黻U釋了人的十一德?!抖Y記·聘義》: “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若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徳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無論是管子的九德,還是孔子的十一德,都是借助于玉的特殊質地,來呈現人之為人的德性。
白描寫《秘境》,著力發掘的正是與玉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他痛感于這種寶貴傳統和文化精髓,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與我們漸行漸遠,他借助玉器和玉市這一載體,記錄世相,刻畫人心,發出警思。他說:“《秘境》實際是寫文化的經幡與功利的鐮刀,是在現代文明進程中對君子理想的呼喚:懷君子之心,立君子之德,守君子之行,興君子之風。”“寫文化的經幡與功利的鐮刀”,這是具有深長韻味的用心。玉既是中華文化的經幡,也是“功利的鐮刀”。近30多年來,中國的玉石和玉器市場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瘋狂的石頭”的悲喜劇。白描要披露的正是其中的作假、欺詐和管理上的不規范,以及瘋狂開采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為此,他不僅多次深入新疆和田采玉的礦區,尋找關系暗訪仿古玉的作坊,揭秘仿古玉的作假過程和手段,探秘翡翠“賭石”的瘋狂和罪孽,為讀者揭開了玉石和玉器市場上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但是,更重要的方面在于,白描畢竟是一個文學家,他要寫出在“功利的鐮刀”驅動下卷入玉石、玉器市場、被“瘋狂的石頭”裹挾著的人物的曲折命運?!睹鼐场芬驗樽髡邔κ缿B人心的深入挖掘而具備了更加廣闊的現實意義。他筆下的和田采玉人的跌宕起伏和斗爭,仿佛是西部電影中的淘金人,玉使他們富,也使他們窮,使他們生,也使他們死。
玉是一種會說話的石頭。它既詠嘆著文化的長調,也吐露利欲的“鄭衛之音”,希望讀者能聽出其中真意。
上一篇:玉雕大師與互聯網思維
下一篇:沒有了
友情鏈接:
— 中國名匠玉雕大師網 —
主編:王哲
(豫ICP備20020013號-1)
本站原創文章、圖片及版式設計未經授權嚴禁模仿、盜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