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有人與我探討關于命運和奇跡的問題。我當時就予以了堅決的否定,并且夸張地用力揮舞手臂,發狠地說不信命運,也不信奇跡。后來想想自己當時的心境,覺得很有意思。于是,總結出一個深不到哪里去的道理——沒有被命運眷顧,也沒有見證過奇跡的人,怎能對它們印象深刻或者一往情深呢?
誰都不會否認,能夠被命運所眷顧,能夠見證少有的奇跡,都是人生難得的幸事。但是,當我仔細思量之后,卻發現事實遠非想象的那么簡單。于是,我又總結出一個深不到哪里去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偶然的。
那么,到底怎樣才會被命運所眷顧?到底怎樣才會邂逅奇跡呢?從享譽國內外的觀復博物館創始人和現任館長馬未都先生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中,我意外地找到了答案。
誰都不會想到,三十多年前的馬未都,還只是一個返城知青,后來進了工廠,謀得一個可以安身的工作。雖然那時的他是一個“掉進人堆兒里找不到的人”,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失落,因為他還有一個美好而崇高的追求,那就是寫作。
回首那段時光,馬未都先生曾經自謙地認為,自己在工廠工作的那段時期,算是一個“吊兒郎當的工人”。事實上,他只是覺得那時工作效率低,一天的活兒,他只用兩個小時就可以干完,然后就是往圖書館里鉆,然后就是孜孜不倦地在書海里暢游。讀書,寫作,和那時的許多文學青年一樣,他瘋狂地愛上了文學創作。通過用文字寫作,他傾訴和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情感與思想,也感受著人生的另一番不同滋味。
馬未都認為,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就是那篇小說《今夜月兒圓》。他當時絕對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篇只有數千字的小說,竟然會讓多達5000萬以上的讀者認識了他。那時,無數封讀者來信,讓這個工廠里的年輕人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正是因為這篇小說,使他進入了雜志社,成為一名文學編輯。這次命運的改變,使他的工資待遇得到一定的提高,當然,也有了一些閑錢,開始用于意義深遠的收藏。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有電視臺找到馬未都,將他的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拿到稿費后的馬未都特別高興,覺得這等好事不錯啊,于是,后來與王朔、劉震云等人創建了享譽一時的“海馬影視創作室”,創作出諸如《海馬歌舞廳》等讓他賺了“大錢”的影視劇目。據馬未都后來透露,賺到的錢正經有好幾百萬呢。
都說錢不是好東西,但當它用在該用的地方上時,它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馬未都有了些錢后,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其實,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個事情就是收藏。為此,他曾經如是說,“凡是舊的東西都喜歡,只要不是現在的東西都喜歡,鬧不懂的東西都喜歡。”
當年,沒錢的時候,馬未都節衣縮食地去淘購;有了些錢后,他的收藏之路便開始快馬加鞭。為了淘到有價值的東西,多年來他曾鉆過北京的菜市場,也曾跑過香港的大碼頭,真真假假抑或假假真真的事情都沒少的經歷,那些故事倒是很有些影視劇情的味道。
記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馬未都應邀去天津,在一家人那里看到很多真品,但都不是他想要的,就問其還有沒有好一點兒的東西。男主人不失時機地暗示馬未都說,他們家說了算的是他的老婆。馬未都明白這個道理,趕緊把話向女主人遞了過去。女主人這才應允,煞有介事地從壁柜深處掏了好半天,才掏出來他們深藏不露的“至寶”。東西一拿出來,馬未都的眼前一亮,確定是個老的他想要的東西,就問對方價錢。對方咬著牙說是16萬。馬未都一聽,覺得夠便宜、特劃算,但還是想了半天后,攔腰就是一刀——8萬。
之前雙方表現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又都順理成章,但問題就出在馬未都說完8萬后,對方竟然說了一句,“你現在給我錢嗎?”
馬未都覺得,在錢的問題上,本來應該是個拉鋸戰。但結果對方那么痛快,他判斷這里面一定是有問題的。于是,那天他找了個理由就沒有購買。當他揣著8萬塊錢再次登門后,他發現了秘密——這是一個仿制品。最終,對方的一切鋪墊和表演,都以落空為結局。這時候的他,已經從一位業余收藏愛好者,成為真正的收藏專家。
1996年10月,經過馬未都的努力,他的觀復博物館終于落成。對于深愛收藏的他來說,這會是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作為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從它成立的那天起,就自覺承擔起,將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再回流祖國的使命。而對于一家私立博物館而言,這個意義顯得更加深遠。
如今,經過馬未都的不懈努力,觀復博物館已經成為具有公益性獨立法人的私人博物館,可以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值得高興的是,若干年后,當我們都已老去的時候,大可不必為失去什么而煩惱,因為那些美好的一切,都在博物館里可以被找到。
對于很多人而言,馬未都無疑是成功的。而在我看來,所謂的功成名就、名利雙收絕非是他真正的成功。他真正的成功在于,比較早地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后為之不懈努力,最終取得人生成就。
事實上,任何人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愿望,必然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期間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艱辛,但是,最寶貴的是不畏苦難,能夠繼續堅持下去。盡管收藏是馬未都最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在這期間,他還是做了一些與收藏看似無多大關聯的事情。有無關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為做了它們,使他最鐘愛的收藏得以向前推進,這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當年馬未都沒有創作小說《今夜月兒圓》,或許他的人生將是另一番景象。對于他來說,這是偶然,也是必然。只是,不管走的是哪一條路,通過努力付出,帶給他的一定是絢麗多彩的美麗風景。正如“觀復”二字所表達出的內涵一樣,當我們靜下心來不斷地去觀察,就會發現問題的本質原來如此。所以,對于我們任何人而言,人生一定有一扇大門為你而開,只要你能夠清晰地找到它在何方。
下一篇:袁岳:營銷自己是最大的本事
— 中國名匠玉雕大師網 —
主編:王哲
(豫ICP備20020013號-1)
本站原創文章、圖片及版式設計未經授權嚴禁模仿、盜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