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玉文化的悠久歷史,可謂是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從中國古代玉器的產生到玉文化的蓬勃發展,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之中,可以印證出的,正是中華民族能夠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不朽精神——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除此之外,另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人對美的孜孜不倦的渴望與追求。而在這其中,最為我們所津津樂道的是,中國人對玉石的探求和追逐。中國人之所以能夠如此癡迷于這些神奇的寶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玉石本身具有的特別屬性——溫潤細膩和含蓄內斂。
難道僅僅因為玉石的這一特別屬性,就可以讓我們中國人趨之若鶩嗎?這個答案顯然還不能夠具有充分的說服力。那么,玉石之美究竟在哪里呢?為此,作為用畢生精力研究玉石的我國著名玉文化學者魯克化教授坦言道:“其實,玉石不僅僅具有溫潤細膩和含蓄內斂的特質,而且,玉石本身就很純粹和剛硬,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恰恰代表的是一種高貴的品格——耿直、堅韌、不屈。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品質,歷史上,才使中國人在遭受外來列強侵略之時,不屈不撓地頑強反抗,并且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溫潤如玉,從容前行
魯克化老師說得沒錯,中國人之所以能夠視玉為絕世之寶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因為其品性的唯美與品格的高尚。其實,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同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而這種傳統文化的誕生,正是從上億年前,我們的先人們發現了第一塊神奇的玉石開始。甚至,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玉石之本色,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之魂。
魯克化老師對玉石的癡迷,在業界已經成為傳奇。在筆者采訪魯克化老師期間,曾經有幸到他的家中去拜訪。他的家并不奢華,但絕對可以稱之為獨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他的房間里,除了大量的玉石專著和歷史文化類的書籍之外,剩下的便是充滿綠色氣息的各種植物和花卉。身居這樣一個充滿書卷氣息的房間里,不由得讓人有一種恍惚的暢想,仿佛時間的腳步在那一刻戛然而止。而主人的心境,也隨之躍然而出,不由得讓人贊嘆與欽佩。正所謂,小隱于野,大隱于市。這在當下的社會,恐怕達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境界。為此,他曾經十分樂觀地說:“鬧中取靜,不也是人生的一種美嗎?”
其實,在筆者看來,魯克化老師的家與其說是家,倒不如說是一個大書房要更為貼切。因為在他的家里,各種玉石專著和歷史文化類的書籍,毫不客氣地占據了他很大的生活空間,使人肅然敬佩起他讀書之勤奮。當然,生活之中,魯克化老師還離不開一樣好東西,那就是——美酒竹葉青。根據了解,竹葉青酒作為中國的一大名酒,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
實際上,竹葉青酒以優質的山西汾酒為基酒,配以十余種名貴的藥材、采用獨特的生產工藝加工而成,具有很好的保健、養生的作用。難怪北宋文學家庚信在他的詩作《春日離合二首》之中,就曾經有過如此令人神往的美妙描述:“田家足閑暇,士友暫流連。三春竹葉酒,一曲鯤雞弦。”大詩人能夠如此放松地一邊輕彈著琵琶,一邊品嘗著竹葉青美酒,使我們當下之人很容易便產生一種艷羨——這等美妙又自在的閑適生活,恐怕早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吧?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魯克化老師卻似當年那位才情出眾的大詩人一般,悠閑自得、從容不迫地于鬧市之中讀書和飲酒,這不由得讓很多人大為驚嘆,莫非在魯老先生的心中,那些令很多人向往的金錢、地位和名利不過都是過眼云煙?想一想,著實地令人感懷和敬佩。
美玉需經磨礪
當我們很多人感嘆,魯克化老師在玉石文化領域取得的卓越成績之時,卻不會想到,他當年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困苦。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初期,魯克化老師便對玉器這種古老的物件充滿了興趣。在他看來,玉石——這種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最為高貴的禮物,是充滿神秘與神奇的“奇異之石”。那個時候,還不大的他,便常常會心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們便使用起玉器呢?最初他們又是如何發現這些玉石的呢?于是,這之后,在他充滿想象的廣闊的心靈世界里,便開始產生出許多關于玉石的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終于,那之后,他把握住一次難得的機會,順利地進入到北京景泰藍工藝美術廠工作。事實上,正是這次機會,使他成為中國玉文化領域的泰斗級人物。不過,這其中的各種艱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然而,每每談及當年那些工作中的各種艱辛和困苦,魯克化老師都是一副神情釋然的態度。筆者聽到,在他充滿情感的話語之中,既沒有絲毫的抱怨,又沒有些許的傷感,仿佛這一切都不是發生在他的身上似的。筆者知道,這并非是他對過去的艱辛和困苦的回避,而是來自心底的豁達和樂觀。某種意義上說,這恐怕就是他與我們這些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吧。
當下的中國,很多人都在探討成功的話題。對于成功的理解,魯克化老師的的態度很明確,任何成功都是需要經過生活的百般磨礪,成功是屬于執著于不斷在失敗中站立起來的人,他們才是最后的成功者。對于自己在玉石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功,魯克化老師只是淡然一笑。隨后,他十分謙虛地說,自己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幸運一些罷了?;蛟S正如他所言,幸運是一個成功的因素,但是,我們應該更好地去理解這其中的深層次含義,那就是,任何成功都不會是偶然的,任何成功都是需要不斷地付出努力。其實,在魯克化老師看來,曾經經歷的那些艱辛和困苦,若干年后你會發現,它們都是你人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
那些年,因為自己的刻苦努力,魯克化老師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很快便成長為單位的生產骨干。后來,因其設計的新產品受到中外客商的喜愛,被領導提拔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廠玉器車間的主任。至此之后,魯克化老師先后拜訪、拜師玉雕界的名家,積極鉆研玉雕技藝,全身心地投身到玉器雕刻的學習之中。在這期間,由他與玉雕大師賈玉森先生共同設計完成的《百鳥鳳凰牡丹》等多部玉雕作品,受到玉雕行業專家的一致好評和贊許,并且獲得多項玉雕行業的大獎。盡管在玉雕創作上成績斐然,但魯克化老師還是十分謙虛地表示,這些成績都已經屬于過去,自己會更加努力地去學習。
玉不琢不成器
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在魯克化老師擔任北京工藝美術廠車間主任期間,中國社會還是典型的計劃經濟。那個時期,魯克化老師為了節約資本,積極動員單位職工把企業內的一些閑置物件找出來。在這當中,他意外發現倉庫里有一塊表面都是白灰的青金石。雖然那塊青金石被閑置于倉庫的一個很小的角落里,但還是被他給發現。當時,他就判斷出,這塊比較大的青金石是可塑之料,如果利用好了的話,將會被雕琢出一件很好的藝術作品。
于是,魯克化老師馬上找來被譽為“北玉四怪”之一的玉雕大師潘秉衡老先生。隨后,他們只是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研究和構思,便決定利用這塊青金石的自然型,創作出一件叫做《九龍璜》的充滿中國元素的藝術作品。常言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接下來,他們說干就干。經過數日的精雕細琢,這件用“廢料”青金石創作而出的精美的藝術作品,很快便呈現在眾人的眼前。隨后,在大家的一片贊許聲中,這件精美的藝術作品受到外貿部門的高度好評,為當時國家實現創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雖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當魯克化老師每次回憶起這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意外地發現,他的眼中閃爍出的是一份難以抑制的喜悅?;蛟S在當下的社會,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他的那份愛國熱忱。不過,當我們將這個“變廢為寶”的故事講述給大家聽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因為他的那份拳拳愛國之心而有所動容呢?
時光荏苒,如今的魯克化老師早已經不僅僅是一位聲名顯赫的玉雕大師,他還是國際著名的玉器鑒定、評估的權威專家。近些年來,隨著收藏熱地不斷興起和繁榮,很多人都會慕名找到他,請他做玉石方面的各種鑒定和評估。很多人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不惜以重金作為酬謝,希望他能給予一些“關照”,但他從來都不會為此所動,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嚴格做到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讓每一塊玉石和玉器都展現其本來的價值。
玉之品,人之格
毛澤東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關于對一件玉雕作品的價值評估,魯克化老師有著自己嚴格的標準和依據。簡單地說,一件上乘的玉雕作品必須要具備“新、奇、特、絕”的重要特征。這里所說的新,主要是指玉雕作品要有很好的創新精神;這里所說的奇,主要是指玉雕作品要奇特,要擺脫一般化的創作;這里所說的特,主要是指玉雕作品要具有特殊性;這里所說的絕,主要是指玉雕作品要有唯一性。
在魯克化老師看來,如果評估一件玉雕作品缺少了這個重要標準,那么,這個評估就很難讓人信服。的確,不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認真都應該是我們具有的品質和態度。無疑,他做得很好。
很多年以前,魯克化老師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該怎樣將中國歷史悠久的玉文化發揚光大呢?退休以后,他拿出了更多的時間,進行玉雕人才的挖掘和培養的工作,以傳授玉雕技藝和玉雕文化的方法,讓一批青年人才涌現,使玉雕行業的專業人才得到充實和保障。除此之外,魯克化老師還去全國多個玉雕產地進行講學和交流,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涌現而出來,有些人才甚至已經成為玉雕行業的精英人物。盡管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了,但他依然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那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中國燦爛的玉文化。
魯克化老師喜歡玉,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他到底為什么如此喜歡玉呢?對于這個問題,他坦言道,“其實,我能夠如此喜歡玉,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從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題演繹發展而形成的。古人是以君子為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品德。那么,到底何為君子呢?自古以來,他們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以及君子必佩玉等傳統的文化觀念??鬃雍芎玫乜偨Y了玉的品德,以此標準來教育后人,讓大家從玉的身上學習這些優秀的品德,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君子。
關于君子之說,魯克化老師比較認同。但他同時又強調說,我喜歡玉,是因為玉的高貴品質和高尚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夠如這美玉一樣無暇。不過,作為一個與玉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玉文化研究者,他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懂得舍與得的普通人,亦如他窗前的那瓶陳年的竹葉青酒一樣,能夠順氣除煩、舒肝益脾即可。至于那些世人追逐的名利和誘惑,都不過是過眼的云煙罷了。魯克化老師說得沒錯,假如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不需更多的索求,那么,或許帶給我們的就是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上一篇:精致傳神 美譽傳情——記玉石研究者王志華與他的臻工坊
下一篇:偽富豪的“超級圈套”
— 中國名匠玉雕大師網 —
主編:王哲
(豫ICP備20020013號-1)
本站原創文章、圖片及版式設計未經授權嚴禁模仿、盜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