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傳神 美譽傳情——記玉石研究者王志華與他的臻工坊

水墨蘇州,精致美玉
提到和田玉,就不能不提到蘇州。蘇州是中國玉雕發源地之一,古代宮廷聘請的都是蘇州的玉匠為皇室雕琢各種玉雕,正所謂“良玉雖集京師,工妙則推蘇郡”。歷史上,蘇州玉雕工藝聞名遐邇,其中不乏陸子岡這樣具有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多以和田玉為原料進行雕刻創作。
除此之外,很多具有悠久歷史的琢玉作坊也都星羅棋布地產生。比如說,臻工坊。雖說臻工坊只是當時民間的一個琢玉作坊,而且史料上也沒有過多的文字記載,但這同樣可以反映出當時蘇州玉雕工藝的繁榮。
像很多的蘇州琢玉作坊一樣,當時臻工坊的工匠善于雕琢中小件,特點則以蘇州獨有的“小、巧、靈、精”為主。根據民間傳說,因為臻工坊完成的每一件玉雕作品都十分精美,并且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所以,曾經受到很多達官顯赫的極力追捧,甚至有人為得到臻工坊的一件玉雕不惜深夜造訪,為此還演繹出很多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令人好一番唏噓與喟嘆。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很多年,臻工坊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很難再找尋它當年的身影,但這一古老品牌并沒有被時間所徹底淹沒。這主要因為一個人的不懈努力——王志華。作為收藏和經營玉石多年的愛好者,王志華對玉石有著很深的感情。在他看來,每一件玉器都是有靈性的,它們不僅代表的是天地之精華,更多的是展現出中國人的智慧與才情。
能夠結緣蘇州臻工坊,對于王志華來說是一件幸運之事。那一年,王志華去蘇州出差,由于機緣巧合,意外地遇到了當地的一位耄耋老人。因為那天聊得高興,老人興致盎然地向他講起幾百年前曾經名噪一時的蘇州琢玉作坊臻工坊的故事,當時就聽得他十分著迷,原因是這個臻工坊的建立與發展充滿離奇曲折的傳奇色彩。雖說那次只是從坊間道聽途說,但他記住了“臻工坊”三個字。因為從玉器經營的角度講,歷史上的臻工坊和他追求的經營理念非常相近,那就是要做到對消費者負責,保證售出的每一件玉器都要貨真價實。
盡管歷史上的蘇州臻工坊已經無從考證,但王志華還是決定,將這一悠久的民族玉器品牌發揚光大。于是,他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蘇州臻工坊的玉雕品牌,讓當代喜歡玉器的朋友們通過佩戴和收藏臻工坊的精美玉器,重新感受到當年蘇州玉器的精致與唯美,重溫那段充滿人文色彩的歷史畫卷……
臻工坊品牌成立之初,王志華便嚴格地遵守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無論是從玉石材料上還是從玉雕技藝上,以及藝術水準上,都很好地將傳統的蘇州工藝展現給當代的玉雕愛好者,使我們有幸見到具有蘇州傳統特色的玉雕精品。曾經有收藏愛好者表示,當他拿著臻工坊的玉雕作品,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幾百年前的蘇州。
關于蘇州玉雕技藝,王志華對此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采訪之初,他首先從玉雕工具方面進行了專業的解讀。
在王志華看來,因為近現代時期,玉雕工具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所以這為蘇州玉雕的精工細作提供了從未有過的良好條件。正因為如此,蘇州玉雕秉承傳統細膩婉約、清新唯美的制作風格,無論是采用平雕還是圓雕,線條圖案都十分婉轉流暢,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可以清晰地讓人感受到江南文化的華美與雋永。所以,利用先進的現代玉雕工具,臻工坊很好地傳承了蘇州玉雕的雕刻技法與技藝精華,通過嚴格的工藝制作,讓每一件從臻工坊走出的玉雕作品都充滿獨特的藝術魅力!

天地精華,華夏性格
中國人常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句話很好地體現了中國人內心對于高尚道德的標準與和田玉內涵的緊密關系。這或許正是那個風流帝王乾隆,為什么會如此癡迷于和田玉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誰都不能否認,那就是和田玉的玉質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一國之君,當然要享有最好的玉石,和田玉當仁不讓地成為乾隆皇帝最為喜愛的尤物也就不足為奇。追朔歷史,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在他的《海內十洲記》一文中,就曾經贊美和田玉為白玉之精。由此可見,這一美玉在中國人的心中具有何等尊貴的地位。
對于玉石的喜愛,王志華溢于言表。他認為,玉石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的氣質與內涵。首先,玉石的溫潤,可以很好地消除現代人快節奏生活下的浮躁情緒;其次,玉石的細膩,可以很好地緩解煩悶的心緒;再有,千年的玉石文化,可以很好地凈化人的心靈。
談及中國玉石的文化價值,王志華中肯地說:“其實,玉石不僅僅是塊大自然里的石頭,它們代表的是燦爛而悠久的中華文明,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優秀品質與良好修養。尤其是和田玉,最能展現出中國人的文化氣質與內涵”。
因為很多中國古代詩歌里都曾經贊頌過玉石之美,特別是對稀缺的和田玉的由衷喜愛。所以,不難看出,我們的古人對這些充滿靈性的石頭都賦予了無限的情感。而現代人同樣被這些玉石所吸引,甚至有一些收藏愛好者,為了能夠得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玉器,不惜傾其所有地去購買。對此,王志華誠懇地提醒廣大消費者說,現在市場上售出的和田玉良莠不齊,甚至不良商家還會以次充好,致使很多消費者上當受騙。因此,消費者一定要學會擦亮眼睛,最好能了解一些玉石鑒賞的知識。
為了能夠了解更多的關于玉文化的知識,王志華特意拜訪請教過國內很多玉文化的專家學者,這其中就包括享譽國內外的泰斗級人物——魯克化老師。魯克化老師博學多才,不僅對中國玉文化有著深入地研究,還從實踐出發,對玉石的雕刻與鑒賞進行了系統的總結。魯克化老師認為,和田玉對于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可以這樣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便是建立在玉文化的基礎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塊精美的和田玉。

經過向魯克化老師的請教,王志華深刻地感受到弘揚悠久而燦爛的中國玉文化的重要性。同時,更加堅定了他要傳播與推廣和田玉文化的信心,從而讓更多的中國人都能獲得人生幸福!
友情鏈接:
— 中國名匠玉雕大師網 —
主編:王哲
(豫ICP備20020013號-1)
本站原創文章、圖片及版式設計未經授權嚴禁模仿、盜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