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范交通
1972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縣,1990年畢業后進入當時的沈丘玉雕廠工作,1992年進入國家工藝美術專業研修班,三年后投入到蚌埠玉器第一人的時培成的門下,憑借自身扎實的玉雕基礎和嫻熟的技藝,和對玉雕工藝認真負責的態度,不斷潛心鉆研,很快就在玉雕藝術上有了更高的造詣, 短短三年的時間,范交通便成為業界小有名氣的新人,成為了玉器行業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由于范交通潛心鉆研,他設計的作品傳神、大氣、造型優美,有著強烈的時代特點。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開創了玉雕新表現技法,使玉雕作品有神韻,顯得非常自然,同時在時培成的指點下,范交通的技藝突飛猛進,在蚌埠玉器行業及雕刻技藝上脫穎而出,他精心創作,使得在首屆中國玉文化節上名為《老有所樂》的玉雕作品,榮獲至高獎項“華夏獎”金獎,還有《吉祥如意》、《孔雀明王》、《童子拜觀音》、《劉海戲金蟾》等諸多作品也多次獲得“國藝杯”、“中華龍杯”、“陸子岡杯”、“百花獎”、“金馬獎”等國家級玉雕比賽金獎。
2000年在范交通不斷努力和時培成老師指導下,范交通在蚌埠玉器市場開設了《通發玉閣》玉器專營店,同時在范交通的影響下來蚌埠發展玉器行業的沈丘籍玉雕人員從最初的五六十人,發展到幾千人,為蚌埠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而在蚌埠市形成了很大玉雕藝術從業的河南籍人員,為了使蚌埠玉器市場不斷的穩步發展,在范交通等人的帶領下在蚌埠市成立河南商會,范交通并擔任相關職務,范交通不僅專研他的玉雕技藝,而且還為蚌埠的玉器市場發展向相關管理部門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為蚌埠的玉器市場發展做出貢獻,2006年在奧組委籌備“五色福娃”大型玉雕制品時,原料玉石不足,當范交通得知信息后,不顧自身經濟的得失,一無反顧地將自己符合原料玉石送到國家奧組委,《南京晨報》為此還專門設立專版報道此事,這段真實故事在蚌埠玉界一時傳為佳話。“感恩社會、回報家鄉”懷著這樣的心情,2013年,范交通將蚌埠玉器市場學到的經營經驗帶回故鄉,按照習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讓中國玉文化走向世界的指導方針,在故鄉創建了玉文化產業園“中原玉博城”,再塑玉雕事業的輝煌。
“中國高級技師”
“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玉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理事會副理事長”
“安徽德藝雙馨藝術家”
“河南省寶石協會副會長”
“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師”
“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
“蚌埠玉器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蚌埠市白玉商會常務副會長”
“河南沈丘玉器商業聯合會會長”
“河南沈丘縣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