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禮、吉事中為吉器
“合巹,夫婦之始也”。將一只葫蘆剖作一對瓢,以線相連用以飲酒合婚,古代稱為“合巹”,象征新婚夫妻連為一體。由自然物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經驗與創造,葫蘆獲得了“文化”屬性,開始成為文化載體、文化事象。
二、五福與寶葫蘆
圍繞葫蘆的生長態勢、性能與實用,古人不斷將逐步發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諸于它。如:
1、 適應性強、長勢好、果實累累圓潤飽滿,令人聯系家族興旺,繁衍,美滿。
2 、既為食,又為器;作器皿既能容納、包藏,并且不拒固體、液體,又便于多種使用,攜帶,貯存;除因襲上古為吉器,象征天生品質以及被重視、重用,又寓意順利,富裕,如意。
3 、由濟水,共濟,代表保平安、濟世救人;以利水與易燃成灰等可入藥,還可用以裝藥及作火器、兵器,進而代表醫藥,健康,長壽,甚至包括驅災難、避兇險。
僅此,已足夠“五福”,不論是《尚書·洪范》所列,“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終”抑或通常所指,福、祿、壽、喜、財。因《八仙過?!穫髡f,葫蘆躋于“暗八仙”亦即“八寶”,獲“寶葫蘆”之譽,并“葫蘆中豈只存五福”之謂,包羅了“應有盡有”、“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由于葫蘆所具封閉、包藏等原生形狀與性能,誘發了人類的想像力及神秘感。
三、福、祿、萬、生、升的諧音
福、祿與福祿因諧音用葫蘆表示,子孫萬代用枝葉繁茂、多果的葫蘆藤蔓表示,笙表示生與升,葫蘆的稱謂與書寫僅漢字楷體不下50種,也是葫蘆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以最基本的瓠、壺、葫 ,鐘、盧、蘆 ,匏,瓢而言,可直析為大瓜,大圓球,大包或大泡,和瓢瓜對照方言并慮及早期居民發音或較單一,或不盡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有所近似結合聲韻,恰似仿效葫蘆受物體、流體作用的擬音,即嚕,呼嚕,浮嚕,噗嚕……葫代福,蘆代祿,蔓代萬,笙代生、升均為約定俗成,笙又因聲音如春天生機勃發而代表生機。葫蘆笙成了許多民族的吉祥樂器。
四、合巹,婚禮專用吉語
合巹是結婚的同義詞,吉祥詞,專用的慶賀詞。首先,它源于前文所述《昏義》等記載。其次,合婚飲酒用葫蘆作瓢特定字——巹從楷體解上部丞即承,為繼、延續,和佐,相輔、相助之義;下部巳,為篆體卩,即竹,現作節,指貞節、節操、操守。如《昏義》所講,“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對新人各以一系紅繩之半瓢交杯對飲,后合二半瓢為一體用紅繩系牢成為婚禮上最重要的儀式,寓意不言而明。
五、葫蘆多種多樣造型超越吉祥圖譜
吉祥圖譜或圖案 是中華吉祥文化歷史的積累和重要部分,為建筑,裝璜,雕塑,繪畫、刺繡,剪紙等不同材質、不同工藝、不同需要的構思與設計提供參照。諸多的葫蘆圖譜,表明了葫蘆在中華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為吉祥物過去與現在的穩固地位。
六、葫蘆諧音“福祿”
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
七、送瓜求子是我國民俗活動的重要事項
《清稗類鈔·迷信類·食瓜求子》條記載,“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婦而數年不育者,則親友必有送瓜之舉。”
八、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
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征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志。
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據說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較平安順利;姑娘和少婦則喜歡在領口、袖口、統裙邊銹上葫蘆花紋以示吉祥;葫蘆花潔白無瑕,象征著愛情的純潔、癡情。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征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因此擺放一只在床頭,永保家庭和睦,達成美好的愿望。 民俗研究者認為,吉祥的葫蘆滿足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葫蘆文化,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一支,是全人類的財富。
下一篇:手鐲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