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做為當今的一種觀賞品和珍藏品有著不菲的價值和歷史地位,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古代,如意都被視為貴重的禮品,據說當年慈禧太后在六十壽辰時,在收受壽禮時,僅如意這項就收到了精品八十一件。“九九”是最高的吉祥之數。
也許您會好奇如意在古代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呢?為什么慈禧太后這么喜歡如意。說起如意的由來,可能您怎么猜也猜不到,這位有著高貴地位的文物最早只是一件簡單的搔癢工具,最早的如意有骨制的、玉制的、竹制的、木制的等多種材料制成。
如意柄長約一尺,一端做成手掌的形狀,拿在手里,可以在自己背上搔癢,讓人感到舒適如意,故而得名。如今仍流行使用,一般是木制和竹制,俗稱“老頭樂”。如此平常的器物在古代卻有不尋常的歷史,如意是怎么來的呢?
如意最早是古人用以指劃的器物,佛家宣講佛經時手持如意,并且將經文記在如意的上面,以防遺忘。由于如意實用,名稱又好聽,后人便把它加工成一種精美的實用工藝品,既能搔癢,又供觀賞。
到了清代,如意便演變成一種貴重的裝飾品,其頭為葉狀,柄稍微彎曲,制作材料有金、翡翠、瑪瑙、水晶、珊瑚、沉香木、竹、骨等。這一時期如意的制作工藝也更加精細。有平雕、浮雕、鏤空等,且鑲嵌金銀絲、紅綠寶石等,組成“松鶴”、“祝壽”、“鳳凰牡丹”等美麗圖案,寓意吉祥長壽,事事如意。有的擺在宮殿的寢宮案頭幾上,有的置放在帝王寶座的旁邊,供帝王后妃們玩賞。在故宮東、西六宮參觀,都能見到各種如意。
隨著如意文化的源源流長,現在人們對收藏如意也是非常的熱衷,其中玉如意、金如意,不僅外觀精美,價值也非常的昂貴,收藏玉如意也成為資產雄厚,對生活有著美好向往人士們的追求。
上一篇:慈禧墓中價值8.1億的寶物
下一篇:翡翠葫蘆的八大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