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地是評判和田玉的最重要指標,對于它,你到底知道多少?
1、坑、形、皮、性
質地是和田玉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主要由結構、裂綹、光澤、透明度、純凈度等因素構成。質地的好壞是評價和田玉質量最為重要的因素。質地細膩、溫潤是和田玉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是區分玉與石的主要依據。玉石行業中習慣以坑、形、皮、性來判斷和田玉的質地,坑、形、皮、性雖然是感官經驗,但它反映了人們對玉認識的深化。
(1)坑:坑指和田玉的具體產地。業內習慣以產地即坑,作為玉質優劣的代稱,行話中所謂的“坑口好”,就來源于此。古代著名的新疆和田玉坑口有戚家坑(所產白玉色白而質潤)、楊家坑(所產和田玉外帶栗子皮色內部色白質潤)、富家坑等。
(2)形:形指和田玉的外形。和田玉具有不同的產狀類型,具體可分為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子料等等。整體而言,山料的質地良莠不齊,出入很大;山流水、戈壁料、子料千百年來受風刮、日曬、水流沖擊等因素影響,玉質一般較為純凈,質量也更好一些。
(3)皮:皮是和田玉的外表特征。玉本無皮,皮指的是玉的表面。皮有其自身的特征,能反應出玉的內在質量。質地好的和田玉,特別是子玉,應該是皮如玉,即皮好內部玉質就好,皮不好,里面的玉質也不好。
(4)性:性指和田玉的內部結理構造,即組成和田玉的微小礦物晶體的顆粒大小、晶體形狀以及它們的排列組合方式,業內將此簡稱為“性”。如干性、硬性、軟性、凍性、糖性等等。愈是好玉,愈沒有性的表現。玉性實際上是玉的缺點,好的和田玉一般無性的表現。
2、結構和田玉中透閃石的結構為極細的纖維狀、交織狀、毛氈狀結構,越緊而密、細而勻,其質地就越細潤,油脂感就越好;和田玉中透閃石的結構如為變斑晶結構,其質地上必會出現“石花”、“石腦”、“水線”等白色的斑點、團塊,其質地也必然粗糙,質量會下降或變差。
3、光澤
和田玉的油脂光澤是指玉石表面的反射光能力,它主要取決于光照射到和田玉后所產生的內散射光。充足的內散射光存在應具備的主要條件有:光線能射入和田玉內部的一定深度;進入和田玉的光線應被充分散射等。要使光線射入一定的深度,就要求和田玉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透閃石晶粒有一定的粒度并且緊密鑲嵌,盡量減少晶粒間隙,內部結構盡量均勻,內部不存在顯微裂隙;要使和田玉的光被充分散射,就要求和田玉透明度較差,組成礦物的透閃石晶粒盡可能小,但數量盡可能多。和田玉的油脂光澤就取決于上述二者相互矛盾條件的滿足程度。滿足程度越高,油脂光澤越好。所以,優質的和田玉多呈油脂光澤,行內稱為“脂份好”。呈現其他光澤者質量次之。
4、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玉石允許可見光透過的程度。礦物學上一般劃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類。實踐證明,當和田玉的透明度較差時,顯得不滋潤;透明度較高時,會缺乏優質和田玉的油脂光澤,并因此失去和田玉所特有的凝重感;只有在透明度適中時,和田玉才有較高的質量。
玉石行業多以“水頭”來形容透明度。透明度好的,就水頭足、地子靈;透明度差的,就水短、水頭差、地子木。對于和田玉而言,不透明或太透明都不好,應該呈現出似透非透、凝脂的感覺為佳。具體講,就是看上去應該不透明,強光手電側面打上去,光可穿透或進入一定深度。因為透明度太好會給人“輕浮”不凝重之感,而透明度太差則脂感變差而蠟感強烈。所以好的和田玉多為微透明狀。為便于操作,可將和田玉分為好、適中、差三個檔次。好指玉石呈現近透明狀,似米湯樣;一般呈半透明體,較薄處可透光,但看不清透過的物象;差的和田玉基本不透明,所以透明度適中是和田玉的最好品
5、潔凈度
潔凈度是指和田玉內部含有瑕疵的多少和陰陽面的情況。和田玉為多晶質集合體,同一塊玉石中顆粒的粗細會有所不同,顆粒的大小分布也不均勻,所以造成和田玉質地不均勻,形成瑕疵。這部分瑕疵主要包括石釘、石花、米星點等。和田玉中的瑕疵多為其中包含的雜質礦物所致。由于包裹體的顏色不同,石釘、石花、米星點等往往會顯示出黑色、黃色、白色等。在一塊和田玉中,玉質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勻的,在玉石行業中通常稱玉質好的部分為陽面,也稱賭頭、頂面;玉質差的部分為陰面,即接觸圍巖的部分。玉石的這種陰陽面之分,實際上反應了玉石在形成過程中圍巖對它的影響。這種現象在山料和山流水中表現較為明顯,對玉石的價值影響很大;在子玉中則表現不明顯。因此在評價和田玉的潔凈度時,還應注意質地分布不均勻的特點。
6、綹裂
由于受地質作用的影響,和田玉中的可見裂紋,也稱綹裂。和田玉的綹裂分死綹裂與活綹裂。死綹裂是明顯的,有碰頭綹、抱洼綹、胎綹和碎綹等?;罹^裂是細小的綹裂,有火傷性、指甲紋、細牛毛性、星散狀鱗片性等。
綹裂對玉石的品質影響很大,應盡量去掉。一般說,死綹好去,活綹難除。
上一篇:解讀中國古代玉牌
下一篇:入門級菜鳥必看 明清玉器概論